close
1234.jpg
這兩天臉書動態回顧顯示九年前在以色列的點滴。
 
如果你有機會去到以色列,可以不用去西牆,可以不用去客西馬尼園,可以不用去聖墓教堂,但一定要去大屠殺事件紀念館。
我舉兩個例子。
 
ㄧ個是九年前的今天臉書寫的:
納粹時代的猶太人居住在隔離區(ghetto)時,相互之間的問候用語是Überleben,這是一種叫Yiddish的語言,一種混合德文與希伯來文的語言,意思是「We shall outlive them. 我們會活得比他們久。」,「Be strong. 要堅強。」,「Survive. 活下去。」
 
大屠殺紀念館入場一進去是一個大螢幕,播放一場大屠殺前猶太人的婚禮。
出口前最後一幕也是一場婚禮,是浩劫之後的婚禮。
 
猶太人謹守上帝吩咐的「生養眾多」,的確,愈正統(或愈極端)的猶太教徒,一家生個十幾個是平常的事。我認識的一位跟我同年的拉比,他的孩子加上孫子就快二十人。
 
戰前的猶太人生養眾多,但六百萬猶太人(其中ㄧ百五十萬是十四歲以下的兒童)在納粹屠殺中喪生。經歷如此慘痛悲劇的猶太人,在紀念館最後那場婚禮寫著:面對大屠殺,我們最好的報復方法,就是繼續生養眾多。納粹想消滅這個民族,但就如同猶太人常常彼此激勵自己的這句話:Am Yisrael Chai「以色列百姓永遠活著」。
 
另一個例子是一幅美麗的畫與一首詩。
 
When the whole world abandons you,
Face the storm silently.
Turn your brow toward fate,
Suffer silently without complaint.
 
1941年四月,一位叫做Hanna Mirjam的猶太女孩的叔叔Jaroslav在畫冊上畫了一幅畫給她。這幅圖畫了一個女孩拿著一隻泰迪熊,周圍都是美麗的花朵(我想畫的是Hanna)。上面附了一首詩:
 
當全世界都拋棄妳時,
請安靜地面對暴風雨。
請眉角上揚,面對命運,
毫無怨言並寧願地承受苦難。
 
Hanna十一歲時死於大屠殺事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nnonpeng 的頭像
    lennonpeng

    歆祈日記VS小羊牧場

    lennonp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